十几年来,张雷威的足迹遍布榆林全市6个县区、18个乡镇、56个自然村,帮助三万四千多人脱贫。
【核心提示】十几年来,张雷威的足迹遍布榆林全市6个县区、18个乡镇、56个自然村,帮助三万四千多人脱贫。他从最开始的 “一村一品、一户一策”、适度养殖,到后来的产业扶贫、现在的成立合作社、打造富硒生态村。
“您好,92号汽油,加满。”
在晋中市加油站,张雷威下车舒展一下身体,这已经是他最近几天第四次加油了。
进入3月份,天气刚刚转暖,张雷威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两名专家前往山西、河北,只为一件事“考察富硒产品如何在米脂县引进推广”。
晋中市、保定市、石家庄市、邢台市……
为了这次的考察工作能顺利完成,张雷威自掏腰包,承担了考察期间的所有费用。
缘起“富硒”
张雷威是米脂县沙家店镇李站村的一名帮扶干部。2017年,在他的带领下,由全村贫困户组成的“和富顺养牛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采取“贫困户+非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入股的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通过入股分红的模式,针对性解决了无劳动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乏资金的问题,合作社各项工作很快步入了正轨。
李站村养牛合作社的成功运行,带动周边其他村也办起了养牛合作社。随着合作社的增多,可能会出现牛肉降价或滞销的问题,张雷威开始思考新的致富方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和“金点子”扶贫帮困义务咨询服务队队员聊天时,张雷威接触到了富硒农产品这个概念。
“硒”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能提高人体免疫。听完大家对这种功能性农业的介绍后,张雷威萌生新的想法,将李站村打造成榆林的首个“富硒生态村”。
开了眼界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通过富硒产业让富硒牛肉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为了进一步了解富硒农产品,张雷威选择距离比较近的晋中市进行考察。
富硒茶叶、富硒苹果、富硒果醋、富硒黑小米、富硒大米、富硒高粱米、富硒玉米、富硒荞麦面、富硒葡萄酒、富硒西红柿等,一系列成熟的富硒产品,让张雷威大开眼界。
“富硒黑小米汤”,张雷威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米味香浓,米油飘香,每千克小米含硒量能达500微克。
此次晋中之行,让张雷威深受启发,如何因地制宜?在米脂也发展富硒农业?
“种植富硒玉米,玉米发酵后喂牛,看看能不能通过消化转换这一生理机能让牛肉里含硒,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富硒产品也对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活力,也有益于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村民增寿”张雷威说。
意外之喜
陕北地区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千沟万壑,由于地形原因,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低。在这次考察的过程中,张雷威还获得了意外收获。
在河北省方锐青贮机生产厂,一台适合坝地和坡台地生产的单行玉米收割青贮机,日收割20亩玉米。
对于原本就严重缺乏劳动力的李站村,如果有了这台机器,就可以解放大量劳动力,节省人力,而且大部分贫困户都年龄偏大,根本不适合高强度作业。
“老张跟我们说,玉米从根部向上数,到第三片叶子发黄的时候,就可以收割了。此时玉米粒成熟了,玉米秸秆的水分也多,这个时候才是玉米的最佳青贮期。”贫困户冯有为没想到,当了一辈子农民,居然在这方面都没有老张专业。多年的驻村生活,让张雷威成了“农业专家”。
十几年如一日,渐渐地,让张雷威已经忘却自己已是花甲之年的人了,在驻村扶贫工作中,他算是年纪很大的了。
2017年,早已过了退休年龄的他,依然还坚守在扶贫一线,而作为派出单位国网榆林供电公司也打算选派新的扶贫干部接替老张的工作。
得知这一消息,村里全体贫困户联名写信挽留张雷威,“老张就是我们的主心骨,他走了我们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有些事情我们也不懂,就只能请教老张,为我们的事情他操了好多心,为我们跑东跑西的,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他是真心实意为我们办事。”李站村支部书记冯生成提起当年成立养牛合作社的事情,不禁为老张竖起大拇指。
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张雷威并不认为自己可以退休了,李站村的扶贫工作还没完成,我怎么可以退休!
与山西晋中市扶贫协会胡俊来会长等人座谈富硒肥种植开发功能性农产品的发展前景
坚守扶贫
2000年,四十岁出头的张雷威正是干事业的黄金年龄段,但他却选择了扶贫这条路,而这条路一走就是十九年。
如今,已年过六旬,依旧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我就是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善事,能帮老百姓把生活过好,我就很开心。”问起为什么退休后自费搞扶贫时,张雷威说。
“我都为这事都哭过, 2006年,他在吴堡扶贫的时候,为村子里修水窖的事跑前跑后,上沟下洼,把腿都摔骨折了三处,石膏打了才27天,就在我外出买菜时,偷偷的跑去了现场。我是劝也劝不住,骂上也不顶事,其实我是心疼他,都这把年纪了,既然退休了,就跟我在家带孙子,可他非要继续去扶贫”老伴无奈的说。
十几年来,张雷威的足迹遍布榆林全市6个县区、18个乡镇、56个自然村,帮助三万四千多人脱贫。他从最开始的 “一村一品、一户一策”、适度养殖,到后来的产业扶贫、现在的成立合作社、打造富硒生态村。
“只要组织需要,群众需要我,我就会一直扶贫下去。群众不脱贫,我就不离村”张雷威说。
正是因为对扶贫工作的这份热情,才让张雷威扑下身子、沉下心来为贫困户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文剑 马倩 赵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