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娄底经开区党委书记陈奉文,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艳华调度指挥下,相关区直领导、集团公司领导和相关区直部门的全力推进下,电力科技谷A区总部大楼于2020年4月18日全面动工建设。资料图。记者刘新山 摄)


2020年,娄底经开区生态电力科技谷新签约电力企业7家,其中税收1000万元以上企业2家,500万元以上企业3家,已累计签约入园企业50家;全年实现产值160多亿元,实缴税收总额5.09亿元,同比增长32.5%,远高于其他行业增速;A区一期在建一期标准厂房即将全部封顶,总部大楼完成约12万土石方开挖工作。
数据的背后,是湖南娄开电力科技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力科技谷公司)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紧盯项目建设“牛鼻子”,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不断优化服务举措,奋力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
乘势而上 “拳头产业”迎来发展春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产业项目始终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
电力科技产业是娄底传统优势产业,素有“电力湘军”之称。改革开放以来,娄底经开区人在输变电设备及安装行业中大显身手,抢占行业发展高地,占领了一定市场份额。同时,他们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大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电力湘军”已成为娄底乃至湖南的一张靓丽产业名片。
“实现优势资源整合,促进优质企业抱团发展,唯有打造电力产业发展集群。”娄底经开区党委领导班子目光如炬。很快,一个定位为“总部经济示范区”“电力湘军航母”“3A级工业旅游景区”“优秀企业的集聚地”的中国·中阳生态电力科技谷“雏形”便跃然纸上。
2019年7月,总投资约32亿元的生态电力科技谷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用地1230亩,共规划成A、B、C三区。其中A区占地约400亩,设计为总部经济区,建设园区总部大楼和企业个体总部大楼驻地;B区占地约430亩,设计为生产基地及配套产业区,作为生产型企业以及生产+总部型企业综合办公、研发、加工、装配、仓储及生产基地;C区为预留发展区。项目坚持依山就势、循环生态、楼廊互连和“三生三宜、和谐共融”的建设理念,不大拆大建,利用原有山体和植被,最大限度保护原生态资源;采用绿色环保建筑,高规格做好园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和高质量配套设施建设。
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娄底经开区成立以党委书记陈奉文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以投资建设集团董事长谢玉敏为指挥长的项目建设指挥部,坚持开展“周一进工地、现场解难题”,及时有效为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矛盾问题。出台专项政策文件,对入园企业给予租金补贴、税收奖励、购房奖励等方面支持,将项目8年内地方财政新增所有税收全部用于支持项目建设和企业培育工作。
服务提效 激活营商环境“能量场”
经济学家考什克·巴苏曾说过:“一个经济体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变数,其中往往被忽视的是那些方便企业和营商的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电力科技谷公司董事长吴炎冰深谙其间道理。细节的“打磨”,需要站在企业的角度,体会企业之难、解决企业所急、呼应企业所盼。
为此,电力科技谷公司坚持以开展作风建设集中整治为契机,打出了强管理、优服务的“组合拳”:全力推动电力企业税收奖励兑现工作,全年共兑现奖励资金7285.80万元,并全部实行一站式受理;及时跟踪征拆情况,定期开展对接协调,现已完成预制板厂、杆线迁移及一期内所有坟墓迁移工作;加大招商力度,提升服务意识,专门走访电力企业40余家,广泛听取意见,撰写调研报告;想方设法为企业搭建劳动力平台、金融平台、就业培训平台等服务机构;深入项目现场,开展现场办公,及时有效解决施工问题;坚持对入园企业开展2次以上的登门走访,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全力推进中小企业反响强烈的招商政策修订工作;对新签企业的注册和迁入实行全程代办服务;协助组建电力商会,积极开展企业矛盾协调等相关服务工作。
“公司刚开始办理各项审批时要跑多家单位,手续很繁琐,电力科技谷公司的全程代办服务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湖南立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红岩告诉记者,自己决定回乡创业时就被娄底经开区这块发展热土深深吸引,2020年10月成功签约入驻生态电力科技谷,这里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娄底经开区的营商环境好,亲商政策掷地有声,惠企服务深得人心。”湖南华灿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檀成民对此有着同样的感觉。作为较早一批入驻的电力企业,2020年该公司实现税收2700多万元。
攻坚克难 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
2020年,虽有疫情冲击,但电力科技谷公司推动项目快上快成的发展思路依然坚毅前行。
招商引资方面,50家入园电力企业实现逆势上扬,其中税收3000万元以上企业5家,1000万元至3000万元企业10家,500万元至1000万元企业5家,一批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在全区23家税收上千万元的企业中,电力企业为15家。在全区纳税首次上500万元、300万元的企业排名中,电力企业占比分别为50%和55.6%。
项目建设方面,全年累计完成总投资约2.5亿元,完成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总部大楼已完成6层楼面浇筑,8条园区道路已启动开挖和路基填筑工作,一期标准厂房全面封顶。
融资方面,银行全年发放贷款66000万元,转为可用资金率达95%,争取财政产业扶持资金7400万元。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做好招商盈亏成本测算、全面核算和资金管理工作,严把合同审核关,全力规避税务、资金风险。积极与银行开展对接,有效推进厂房按揭贷款、二期项目贷款等工作。
工程建设方面,坚持以“质量为核心、安全是底线、进度是成绩、成本就是效益”的管理理念,全年整改质量问题6处,严肃处理质量问题3处,整改安全隐患10余处,为“项目建设全年无安全事故”提供了坚强保障。(记者 李莜 通讯员 易胜军?谢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