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应在实现“3060”目标中担当主力军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构建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出了明确时间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电力行业应如何把握重点,集中发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电能既是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也是现阶段减排的关键领域,必须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电力行业应为实现“3060”目标发挥怎样的作用?对更好推进“3060”目标实现有何建议?
舒印彪: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展示了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大国担当,也为我国能源转型发展指明了新的努力方向。能源行业是主要碳排放源,电力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应在实现“3060”目标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展现更大担当。
一是大力推动能源生产低碳化。实施非化石能源倍增式发展计划,大力推动新能源基地型规模化开发,因地制宜促进东中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实施“投资建设运维”一体化;加快推动西南地区水电开发,重点推进沿海核电建设;积极实施减煤化发展,严控新增产能,发挥存量煤电兜底保供和应急备用调峰作用,实现由电量提供主体向电力提供主体的功能转变。二是全面推进能源消费侧电能替代。鼓励在工业、建筑供暖和交通等终端部门深入实现电气化,最大限度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的消费比重,促进零碳消费。三是加快建立新一代电力系统。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大云物移智链”等现代技术,在发电侧引导企业加快智慧电厂建设,电网侧推动合理网络结构,用户侧推广智慧用能管理,积极构建“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四是大力推动低碳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聚焦能源行业“卡脖子”问题和前沿技术,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发挥联合攻关作用,以创新成果引领行业转型。五是加快推动能源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全国统一、灵活高效的电力市场,完善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煤电机组容量补偿机制和辅助服务分担机制,不断完善碳市场、绿色金融等政策体系,鼓励、支持和引导新能源项目和产业发展。
中国电力报:高质量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国华能在发展海上风电方面做了重点部署。目前,海上风电发展主要存在哪些困难,应如何破解?
舒印彪:当前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仅次于英国,位居世界第二位,新增容量连续两年全球第一。要抓住海上风电发展新的历史机遇,必须破解行业发展面临的整体规划、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问题。应进一步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开发,加大对海上风电发展的宏观统筹和整体规划,加快形成统一规划、整体化布局、规模化滚动开发态势。深远海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制高点,英国、德国等海上风电大国均积极发展深远海项目。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发布深远海开发政策与管理机制,推进我国海上风电由近海向远海发展。
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正如政府工作报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的要求,“卡脖子”问题要通过联合攻关提升全产业链整体创新水平,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加快核心技术部件研发,提高装备国产化率,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安全、可控能力;结合海上风电基地打造风能、氢能、海水淡化、储能及海洋牧场等集成的海上“能源岛”重大示范工程;支持建成一批深远海领域的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健全海上风电相关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推进我国由海上风电大国向强国迈进。
中国电力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煤电在未来发展中可对减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舒印彪: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利用煤电机组对污泥、垃圾等进行耦合发电,是对固废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规模化处理的重要技术手段。“煤电+”固废耦合发电可节约垃圾焚烧电厂建设费用,实现超低排放,缓解固废处置压力,实现固废由低效处置走向高值化利用,有效解决“垃圾围城”的困境,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目前,“煤电+”耦合发电还面临缺乏系统规划、行业标准化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对此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对“煤电+”固废耦合发电的集中统一规划,充分发挥现役煤电机组优势,加快地理位置条件较好的城市周边煤电机组耦合发电项目建设,使燃煤电厂从污染物集中排放单位转变成为城市废弃物处理中心,推动煤电机组在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更好发挥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耦合发电项目建设,从设备补贴、电价制度、碳市场交易等方面,建立健全耦合发电市场,形成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三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优化升级,依托科技创新和工程示范,完善技术体系,形成行业和国家标准,推动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加快耦合发电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形成产业引导和反哺科研、科研支撑和提升产业的良性互动模式,推动技术加速迭代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者:王怡 刘泊静
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