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周逸斐 每经编辑 陈旭
9月7日至10日,以“转型发展 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24全球能源转型大会召开。
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传统能源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相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释放能源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有效提升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大会现场获悉,在“双碳”目标逐步落地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践中,当前很多电力建设行业创新和成功的案例均以数字化技术深度应用为基础。
电力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存在哪些难点?虚拟电厂是否存在技术层面的难题?数字化会如何影响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针对这些话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华为电力数字化军团副总裁夏文波进行了专访。
NBD:虚拟电厂与数字化技术紧密结合,但目前我国虚拟电厂还没有取得较大的发展,您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夏文波:据了解,虚拟电厂在数字技术层面已基本满足要求,但是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仍面临非技术层面的挑战,比如如何激励各方主动参与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运营的商业模式和机制。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家庭或企业有20%到30%是可调节柔性负荷,那么如何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机制,使其在负荷高峰时段参与调节,同时确保这种参与在经济上是可行的,这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以华为园区的空调系负荷为例,它们已经实现了与深圳供电局虚拟电厂的合约参与,在高峰时段主动响应,为电力系统的平衡稳定运行作出贡献。
然而对广大的居民用户而言,由于其电力消耗相对较小,如何设计一个既能激励他们主动参与、不影响生活同时,又能确保他们获得合理回报的商业模式,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对于电动汽车车主来说,他们可能会考虑电价机制和充电设施的可用性。例如,对于商业运营车辆如网约司机,他们可能会更关注电费补贴是否足以弥补其参与V2G(车辆到电网)的运营收益。
另一方面,随着电池技术进步,未来充放电次数已经不会成为电池生命周期的障碍,反而私家电动汽车车主将成为V2G的主体,私家车主可能更愿意在非高峰时段主动参与车网互动,比如他们可以在早高峰参与削峰,深夜有序充电实现填谷,通过平衡实现“充电不用钱”。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发展,特别是气象大模型的应用,结合气象、节假日社会活动等对充电负荷特性按照台区网格化进行负荷精准预测,将会更加促进车网互动的开展。
总的来说,虚拟电厂和车网互动的实现不仅需要数智技术的支持,还需要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以及对电池技术等其他相关因素的综合考量。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实施这些技术,虽然技术上的挑战已经不大,但商业模式等仍然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的领域。
NBD:数字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当前电力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存在哪些难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难点?
夏文波:我们调查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电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差异很大。
比如粤港澳大湾区的供电可靠性、效率和线损指标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这得益于该地区良好的经济条件,以及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然而,即便是在这样先进的地区,也面临着极端天气等不可预测因素的挑战。
此外,不同地区在电网建设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方面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比如在尼泊尔等水电资源丰富、电价低廉的国家,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要求电网建设必须跟上这一变化。
每个国家和地区在电网尤其是配电网方面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但它们面临的共同挑战基本上都包括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增加清洁能源消纳比例以及支持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等。这些需求推动了数智技术与业务融合,其架构和解决方案的既有一致性,在具体问题和应用场景也存在因地而异。
NBD:未来电力行业数字化会如何影响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
夏文波:电力行业因为数字化转型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提升,普通用户也能感受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的确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用能方式。
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的运用,它更是一种深刻的业务赋能,能够降低线损,提升可靠性安全性和效率,并增加绿色能源的使用。然而,真正的数字化转型远不止于此,它还涉及技术架构和生产关系的重构。
以低压业扩安装更换电表为例,我们在广西利用AI+ISDP(数字化现场作业平台)的数字化作业的应用,使得原本需要几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省去3/5的相关人力成本,并通过流程优化大幅缩短时间,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真正实现给基层减负。
但这并不意味着员工被淘汰,而是通过转岗赋能,让他们从传统的工作转向不断增长的设备管理和资产管理,个人价值因为数字化赋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未来如何将数字化的能力赋能给我们的一线员工,把数字化的能力真正掌握在业主手中,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未来,随着配网的网格化推广,供电所的责任和工作压力将增大,对基层单位具备相应的数字化能力也提出了更多要求。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个供电所能够根据个性化需求进行“一台区一策略”运行管控,就像智能手机的个性化应用一样,实现软件定义台区、软件定义供电所,从而在统一管控的同时满足台区特定业务的差异化需求。
封面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